聚谷氨酸,农业应用知多少
聚谷氨酸到目前仅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但是随着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国内外农化企业纷纷大力投入生物制剂,积极拓展聚谷氨酸系列产品。聚谷氨酸肥料凭借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强大功能,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热门产品。
我们先来看看聚谷氨酸的研发历程:
聚谷氨酸的应用范围:
一,化妆品级、食品级:分子量70万;
二,药品级:分子量100万;
三,水处理级:分子量150万四、土壤、植物调节剂级:分子量2万以下。
聚谷氨酸由微生物生物发酵而成的生态肥料助剂,添加后的增效肥料利用率可由30-35%提高到40-50%,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8%,作物平均增产10-25%,根茎类作物增产达30-60%。
聚谷氨酸正常的一个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是什么呢?也就是说聚谷氨酸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因为他是从大分子、中分子和小分子三位为一体的一个效果。作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它有非常好的保水性。我们叫水保肥,肥水一体,减少水分流失,抗干旱;根据它的分子结构,它拥有很好的螯合微量元素的功能;再者它本身属于微生物类,所以它有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的作用。
第二个阶段,也是它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作为生物刺激和信号物质来进行。它能大幅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再者,它能上调植物抗逆相关基因,提高抗击能力。说句最简单的话就是环境越差效果越好,这个时候它的抗逆性会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第三阶段 变成氨基酸被直接吸收。聚谷氨酸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增强了脯氨酸积累,提高了抗氧化酶活力,提高植物抗冻能力。聚谷氨酸通过Ca2+/CPKs信号途径调控植物生理变化(提高脯氨酸和抗逆相关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增强其抗低温能力。聚谷氨酸通过激活脯氨酸的合成途径,提高植物细胞内脯氨酸的积累量,从而增强其盐胁迫下的耐受能力。
聚谷氨酸在农业推广中展现出的功能特性,共有六个方面:
一、超强亲水性与保水能力
聚谷氨酸分子含有1000 个以上的超强亲水性(-COOH),能充分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改进黏重土壤的膨松度及空隙度、改善砂质土壤的保肥与保水能力。用于漫淹土壤时,会在植株根毛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保护根毛,是土壤中养分、水分与根毛亲密接触的最佳输送平台,有效提高肥料的溶解、储存、输送与吸收。尤其是在缺水、少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者应用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的地区使用聚谷氨酸,能极大的提高水肥的利用率,保持水分和养分有效的分布于根系周围,被植物更多的吸收利用,减少蒸发、渗漏等造成的水肥流失。
二、促进磷肥与中微量元素的吸收
聚谷氨酸具有多阴电性,能有效阻止硫酸根、磷酸根、草酸根、碳酸根等离子与钙离子、镁离子及微量元素的结合,避免产生低溶解性盐类与沉淀作用,因此更能促进中微量元素与磷肥等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此外还能提高土壤中阳离子的交换能力,暂时储存吸附阳离子,例如钙离子、镁离子等中量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等阳离子,再缓缓释放至土壤中来补充。
三、增强植物抗病及抗逆境能力
整合植物营养与土壤中的水活性成分,并增加抗盐、抗旱、抗逆、抗肥力流失的能力。聚谷氨酸本身对于植物根部有天然的促进作用,刺激根毛的新生和根系的生长,从而提升植物地下部分吸收养分的能力,在干旱、水涝和低温等逆境来临时,有效保证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缓冲旱、涝、寒等逆境对植物根系造成的损伤。
四、减少肥料用量,增加产量
聚谷氨酸发酵液是谷氨酸的聚合物,有绝对优势使生物降解,对环境产生友好性,是一款高活性、纯天然的生物制剂产品。除了在化妆品、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外,在农业应用上也发挥着其特殊功能。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延长肥料有效期的功能中发挥很好的作用,由此减少肥料的用量,又可增加质量与产量,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对于农业的贡献便不可言喻了,对农民的成本降低有很大的贡献。
五、平衡土壤的酸碱值
对酸、碱具有极佳的缓冲能力,可有效平衡土壤酸碱值,避免因长期使用化学肥料所造成的酸性土质及土壤板块化。以胶东半岛为例,众多苹果果园存在土壤酸化的情况。在每亩施用聚谷氨酸发酵液约1升后,过段时间观察,聚谷氨酸可明显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1-2个,改善因酸化造成的果树苦痘等病害,同时改善果实的品质。另外,对于海水倒灌造成的盐渍化和使用过量化学肥料造成的次生酸化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六、螯合土壤中有毒重金属
对于铅、铬、镉、铝、砷等重金属有极佳的螯合效果,可避免作物吸收过多土壤中有毒重金属,缓解土壤毒害。近些年来,某些地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逐步加剧,尤其是一些有色金属矿区,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集中排放区对于农田的污染主要表现为:重金属离子严重超标,被植物吸收之后,生产出的农产品也会含有过量的重金属离子,被人体吸收后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使用聚谷氨酸可以快速、高效的螯合,絮凝重金属离子,使其不被植物吸收,减少重金属毒害,进而提高作物品质,产生优质无害的农产品。
施用后聚谷氨酸肥料作物四大特征
特征一:
作物叶片肥厚、颜色变深(光合作用加强);
特征二:
作物根系发达(作物不倒伏、块茎类增产极为显著);
特征三:
作物抗逆性大幅增加(显著抗倒春寒、显著抗旱、抗盐);
特征四:
作物产品品质大幅提高(果品增甜、储存稳定性。